大陆的台湾政策是失败吗

深度解析 2024-04-11 12:58 阅读:

民进党和赖清德当选,两岸关系很可能进入“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状态。必须说,这不意外。老实说,国民党或者民众党当选,两岸关系可能有所缓和,但并不会根本改善。现在这样,挑破脓疮反而更近了。

2023年夏秋,有机会去了台湾几天,对两岸关系没有改变认知,但加深了以前就有的印象:统一不在武力较量,而在一念之间。

从解放到文革结束,台海关系其实不复杂,两岸对“一个中国”都无异议,只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才是中国”。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81年9月30日,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对两岸和平统一提出了最新构想,1984年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

必须说,大陆对于和平统一具有极大诚意,主动提出各种让步,但台湾缺乏回应。不奇怪,小朝廷没有死到临头,不会接受招安。

同时,即使在改革开放已经初见成效的1990年,台湾GDP依然高达大陆的43.8%。蒋经国时代大兴土木的余晖还在,台湾的生活水平更高,在华人鄙视链里高居大陆之上,更加缺乏和平统一的意愿。

40年后,河西河东决定性地换位了。台湾在主要经济体里发展算快的,GDP从1990年的170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7626亿美元。但大陆的发展快得多,2022年台湾GDP只占大陆4.2%。在1990年,大陆没有省市区的GDP能媲美台湾,2023年台湾GDP在大陆省市区中排在第9位,继续下滑是大概率的。毕竟台湾只有2300万人口,甚至低于新疆、内蒙、甘肃、吉林。

在人均GDP方面,台北现在人均GDP约33000美元,上海则是27000美元。但是必须说,在上海生活4个月、在台北的一个星期时间后,实在体会不出这台湾额外的近1/4到哪里去了。当然,台湾还是有做得出色的地方,台北作为岛上最主要的中心城市和台湾全岛的人均GDP基本相同。这当然有地方小的优势,但也说明岛上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很小。大陆哪怕北上广深就此停步,有一天做到全国和上海的人均GDP都在27000美元水平,就是了不起的胜利。这扯远了。

但是岛上这些年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2000年,大陆对台湾出口约50亿美元,自台湾进口约250亿美元;2022年,大陆对台湾出口约815亿美元,自台湾进口约2400亿美元。台湾不仅常年顺差,还在继续扩大。在蔡英文上台的2016年,大陆自台湾的进口已经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位,但8年里依然增长超过60%。相比之下,2022年日本对美出口1398亿美元,德国对美出口1560亿美元,日本对中国出口1445亿美元,韩国对中国出口1557亿美元,中国对德国出口1910亿欧元,美国对中国出口1538亿美元,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1421亿美元。

贸易应该是互惠的,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最支持自由贸易的经济体,但两岸贸易高度扭曲。在大陆对台湾商品几乎大门敞开的同时,台湾对2509种大陆商品禁止进入。大陆在长期忍受这种不平等之后,终于朝对等的方向开始动作。大陆已经对部分石化产品取消ECFA优惠,正在着手进一步取消ECFA对农渔、机械、汽车零配件、纺织等产品的优惠。

ECFA只是关税减免,取消优惠不等于一网打尽,对于大陆市场需要的产品也会网开一面,比如石斑鱼、芯片。但不争的事实是,大陆的短板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成为选项,而不是必须,至少很少有单一来源而有必须的进口。台湾并不垄断石斑鱼生产。

在芯片方面,要一分为二。台湾传统芯片(28nm以上)越来越受到大陆芯片的挤压,世界上27%的20-45nm芯片来自大陆,33%来自台湾。这是机电应用的主力。大陆在爆产能,美国试图迫使ASML光刻机禁运扩大到传统芯片,但中国光刻机已经在路上,有可能推动大陆20-45nm芯片制造在未来3-5年里达到世界的80%。大陆还有30%的50-180nm芯片产能,主要用于开关、IoT、传感器等工业应用,5年内将提高到35%,10年内46%。

台湾在先进芯片方面依然强势,但预计到2027年,只有30%的芯片产能用于16nm以下的先进芯片,70%依然是传统芯片。

华为惨遭禁运之后,谁都对芯片供应链可靠性不再抱幻想。中国正在强攻先进芯片制造,什么时候突破,现在只有传说,但华为7nm芯片是很好的开端。一旦形成突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全供应链的半导体超级大国。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局面有点像20年前中国钢铁爆产能。“中国钢”在很长时间里以量取胜,高端特种钢并不优势。但一步一步,中国钢铁“高低通吃”了。中国半导体“高低通吃”只是时间问题。

这说明了很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不仅包括中国出口,也包括进口。改革开放最大的经验是:

1、发展是硬道理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不仅对中国适用,对谁都适用。

台湾敢于自居于鄙视链上端,正是抢发发展的结果。大陆现在鄙视台湾,也是由于后发先至。发展不到位,侈谈骨气容易自我伤身。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打造得比对手更强大,比什么骨气都管用。

但是,只要有必要,对台湾产品进行实质性的进口限制不难做到。比如说,对台湾的2509种产品采取对等禁运。2020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43.9%的高位,2021年为42.3%,2022年仍有38.8%。只要把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敲掉”一块,台湾的经济大厦就要歪倒。

这不是对台湾人民的惩罚,只是对台湾不合理进出口政策的对等反制。

现在再做太晚吗?不晚,听说过“养肥了再杀”吗?过早下手还真是没有感觉。

主要是:台湾是否独立,决定权在大陆,不在台湾,而大陆对此决定权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表达,听到的人们也越来越多。

赖清德的台独立场比蔡英文还要激进,但台湾人并不抛弃和平,赖清德胜选与其说是台湾人对台独的认同,不如说是对蓝白党的厌恶。蓝白党放下党争的话,本来有不小的机会主政。当然,要是有那样的眼光和胸怀,也就不是蓝白党了。

至于台湾选民,他们已经温水里的青蛙做得太久了,已经感觉不到温度了,也看不到跳出滚水的前景,只有“再坏也不至于”的盲信。那就随他们去了。重要的是,台湾已经跳不出大陆的手掌。

在经济上,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双中心之一,本身的体量加上地理的近便是的台湾已经不可能脱离大陆的引力。

在政治上,台湾怎么跳,大陆已经不在乎了,因为大陆具有经济和军事上的一票否决权。经济上的一票否决权在路上,军事上的一票否决权已经建立。

台湾在军事上的悲剧在于:已经无解了。

依靠台湾自己的军事力量早没戏了,美国援助再多、再先进的军事装备也没戏了,美国直接军事介入都没戏了,美国是否有意军事介入已经无关紧要了。

也就是说,台湾和平的出路在于无害化。要么自愿,要么由大陆强加。赖清德可以上蹿下跳,但实际上台独之路已经无路可走。

拜登四次“失言”要保卫台湾,但在赖清德当选后第一时间,说的是“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中联部长刘建超正好在美国参加论坛对话,但应约与布林肯会晤。刘建超没有外交部的身份,就美国官方而言,他是妥妥的党务官员,第二渠道的准官方对话没有问题,但美国行政系统通常是敬而远之的。但在这关键时刻,布林肯与刘建超的会晤有互相摸底的成分,这是“人肉热线”。美国要确认中国不会因为赖清德当选就“怒而兴兵”,中国要确认美国不会再犯“保卫台湾”的错误。

在佩洛西窜访之后,拜登可能意识到“保护台湾”的不靠谱,但对中国是否会“怒而兴兵”不摸底。

中国不会。没有必要。时间在中国这边,“势”在中国这边。中国要是这点定力和自信都没有,就不是中国了。收复台湾其实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启动结构性的经济改革,摆脱经济对房地产和政府投资拉动的依赖,去泡沫化,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收复台湾是中美对决的结果,而不是前提。和统依然是首选,但和统的前提是武统已经没有悬念,而且成为一触即发的选项。确保台独无路可走,确保和统对台湾是最不坏的选项,这才是中国的对台战略。无害化之后,就等台独慢慢烂掉吧,台湾人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想法是会改变的。

在1992年汪辜会谈上形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实际上注定不能成为推动和统的转折点,因为这是大陆的最低限度,但是台湾的最高限度。只有刀刃之宽的共识前进一步就超过了台湾的最高限度,后退一步就跌落到大陆的最低限度之下,多年来成为症结不奇怪。要打破这个僵局,还真是“强权即公理”。

在美国方面,也有“一中原则”vs“一中政策”的问题,还有《台湾关系法》对美国出兵保卫的刻意模糊。打破僵局同样依靠“强权即公理”。

在台湾,“猛男vs美女说”依然盛行。也就是说,大陆是猛男,台湾是美女,猛男追美女只能靠哄,不能靠吼,更不能动粗。但对于大陆,台湾是被族人劫走的祖产。族人还认同族的话,大陆不反对共享,但要永久性地据为私有,那就不可接受了。

台湾人还有“就是不鸟你,你能怎么样”的幼稚心态。对于幼稚,开导和威吓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幼稚在本质上是心智不全的表现。

中国的道理已经讲完了,美台不愿意听,那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但是,大陆的台湾政策不是失败。

政策不改变心态。大陆的“房住不炒”政策都没有改变大陆人的心态,大陆的台湾政策如何能改变台湾人的心态?台湾选举的结果从来不是大陆台湾政策成败的标准,老实说,选谁都不在乎。国民党能做的顶多也就是对“九二共识”各唱各的调,而民进党直接否认“九二共识”。有差别吗?实际上没有。

能改变心态的是现实。

需要造足够的势,才能将军而不是陷入和棋。中国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意味着只要有可能,打必胜之仗,而不是打有可能胜之仗。现在已经到了能打必胜之仗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