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央视辟谣:不是储备制 不允许退保

热点 2024-05-27 10:10 阅读:

原标题:养老金储备不足?揭开养老金误读真相

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了!您是不是在网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说法。

而事实上,在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制度中,由您所在的单位缴纳的部分,不是储备制度,而是现收现付制,当年收的当年就发放。

而在过去十年里,只有在2020年,也就是疫情第一年,国家为了减轻企业压力,大幅减少了养老保险的收缴,从而出现过一次当年养老保险支出大于收入的原因,其他每年的结算都是有结余的。

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央视辟谣:不是储备制 不允许退保 第1张

既然不是储备制度,那储备这个说法是不是完全不存在呢?也不是,除了每个月个人缴纳的部分会进入个人账户,有储备性之外,我们还有一笔战略储备基金,到现在大概有3万亿。但是这笔钱20多年了,从来都没有动用过。

而像这样关于养老金的误读,甚至是无中生有的现象有很多,包括最近出现了大规模退保的说法,煽动年轻人不要交养老金了。

在这里告诉大家,从2010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实施之后,整个劳动年龄期间都不允许退保,也就是说退保这个概念现在也是不存在的。

除此之外,还有说现在宣传个人养老金制度,其实就是国家发不出养老金,变着法收钱。

事实上个人养老金的归属完全是个人,国家不会进行任何分配和使用,就是为了让您退休之后的收入来源能够再多一个。

当我们用大数据还原这些谣言信息的传播路径,可以看到和正常信息的传播有着明显的不同,呈现了散点性传播,账号也以自媒体和社交平台的评论为主,有非常明显的煽动性和传播推手,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这些谣言信息蒙蔽,更要认准官方发布和部委的权威解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城乡居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部分。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两部分组成,实行的是名义账户制,即个人缴纳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部分作为当年支付的养老金。除2020年外,过去十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直处于结余状态。

为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我国还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养老保险。这些制度的目标是在基本养老保险之上,为退休人员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

除了上述养老保险制度,我国还在2000年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一种战略性储备。这笔基金主要通过政府性资金、国有资产收益等渠道筹集而来,20多年来一直未动用,现已发展到3万亿元左右的市值。

我国养老金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在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多层次保障的基础上,还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战略性储备,这些都为我国退休人员的生活提供了较为稳定的保障。

尽管我国养老金制度整体运行平稳,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8.1%,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意味着未来需要养老的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多,而能够缴纳养老保险的劳动人口数量则相对减少,这势必给养老金制度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能力也受到挑战。这就导致了养老金制度的收支矛盾加剧,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主要依赖于当年缴费支付当年养老金的现收现付模式,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模式难以为继,需要进一步发展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多层次养老保险,以及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基金运营机制。

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政府正在推进逐步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养老金筹资压力,也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上,政府大力推动建立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养老保障。同时,还将进一步健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运营机制。

除了社会保险缴费,政府还将拓宽养老资金的筹集渠道,如整合利用国有资本收益、完善税收政策等,为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来源。

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满足老龄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将加强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我国正在采取多项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努力构建更加完善、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联动,才能应对好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