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涛:取消预售,电商大促“核心”应聚焦价格竞争力

科技 2024-05-11 16:38 阅读:

中新经纬5月11日电 题:取消预售,电商大促“核心”应聚焦价格竞争力

作者 李鸣涛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首席专家

李鸣涛

今年“618”年中大促的序幕逐渐拉开,然而,淘天、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取消预售制度。背后反映哪些趋势?今年“618”的核心玩法将如何变化?

大促预售制被诟病

在往年的电商线上大促活动期间,提前预售是营造大促氛围,吸引消费者持续关注的标配环节。在“双11”“618”等大促节点20-30天前就开启预售,变购物节为“购物季”,已成为近几年电商平台的常用操作。预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拉长大促时间期限的作用。同时,通过预售情况数据也可以让平台和商家提前预判商品的可能销量及价格竞争力,做好库存备货、调配仓储等准备工作,也可以根据预售情况及时进行商品以及价格方面的后续调整,起到大促的最佳效果。

但近两年间,大促期间预售制度也屡被消费者诟病。预售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消费纠纷,比如大促正式开始时价格低于预售价格,预售商品长时间不发货,预售商品无法享受大促期间的促销权益,预售商品售后待遇有差别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消费者参与电商大促的消费体验。每年电商大促期间相关部门、平台及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都会出现大量的涉及预售规则方面的消费者投诉。今年1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就指出了电商平台预售模式存在五大问题——“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价保、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

当前,伴随国内电商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线上购物买方市场的特点不断加强,留住用户、提升用户消费体验等成为电商平台企业竞争策略的核心。消费者对复杂的促销规则越来越失去耐心,规则简单化,价格直降等被更多平台采用,就是希望通过更为直接的促销吸引更多消费者下单。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取消备受诟病的预售制度也就顺理成章了。除了满足消费者消费体验提升的诉求外,平台目前服务商家精准预判消费需求的能力也全面提升,基于长期形成的精准的用户画像,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平台企业都可以给商家提供更加细致的需求及销量预测,甚至可以提供定价方面的参考,因此也不再完全依靠预售制度来服务商家对大促需求的预判了。

价格才是商家竞争的焦点

在存量博弈时代,平台和商家面临着如何留住用户的挑战。今年大促期间,价格竞争力仍然会是商家竞争的焦点,也是各大平台宣传的重点,这是顺应消费者理性消费时代的长期竞争策略。但在价格竞争力的基础上,各大平台愈加重视对于新消费热点的打造和跟进,比如新国潮品牌、多巴胺消费、悦己消费、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这些主题消费产品涉及非常多的品类,但都属于新消费场景下的热门商品,很多也是政府促进消费政策的支持方向,相信会继续成为大促的关注点和潜力股。

在如今“大促常态化”趋势下,电商平台首先要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通过自己平台上的产品竞争力和服务体验的持续提升留住消费者。同时,作为电商平台企业更应该深挖电商高效供应链支撑下形成的价格成本优势,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高要求,但低价不能仅仅靠压缩上游供应商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努力提升平台自身的渠道效率和运营服务水平,形成与供应商的效率联动优势,打造良性生态。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挖掘电商大数据的新价值,引入AI等新技术,打造电商服务新场景,利用精准的消费洞察能力为供给侧提供更确定性的需求,在促进数实融合中体现自身的新价值。(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